
《大宋宫词——赵宋第一家族之宋真宗》
unknown / 陈华胜
9787559448392
¥20.00 ¥58.00
全新 文学艺术
内容简介
本书是一本解读宋朝正史的大众读物。作为大宋朝第一位合法继承的皇帝,真宋的作用是继往开来的。一方面,他继承了乃父的雄心和野性,澶渊之盟亲临前线,展现了皇朝初始皇帝的作为;另一方面,他毕竟是在宫闱长大受儒家传统教育束缚的,他的性格也缺乏自信,所以在后期闹出了“天书”、“封禅”这样的闹剧。但是,宋真宗巩固了太祖、太宗开创的各项制度,使宋朝走上正轨,并且也开创了“咸平之治”的太平景象。此外,他与刘娥的爱情故事也是可歌可泣。
本书将展现宋真宗赵恒——一个皇帝的矛盾心理和复杂处境。
编辑推荐
全景解读宋真宗作为大宋朝第一位合法继承的皇帝,给大宋带来的继往开来的作用。
读懂大宋,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。
用大历史眼光,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、杀戮、征战、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。
既忠于历史,又缜密评判,考证渲染相得益彰,不乏真知灼见,叙事宏大广阔,生动有趣,余味无穷,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。
精彩书摘/试读章节
花鼓女刘娥从四川来到京城开封卖艺,是宋太宗淳化五年(公元994年)春天的事。
那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年景,正像“淳化”的年号所显示的。从开国皇帝、太祖赵匡胤到他的弟弟、当今天子宋太宗赵光义,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,重新统一中国算起,大宋朝已经底定天下30多年了。开国之初,还面临了几次与北方辽国的战争,而到了太宗末年,北方的边事渐渐平息,国内的治理也上了轨道:朝廷吸取五代时期武将飞扬跋扈的教训,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方针,全面实施文官政治,连军事部门的要害机构,也都选用了文人出身的官吏。从唐末开始的藩镇割据、军阀混战的局面,终于一去不复返,风俗归淳,教化大行,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繁荣的生活。
京城开封,自然是安定繁荣的一面旗帜。
北宋有四京,西京洛阳,东京开封,北京大名府,南京归德府。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,其余三京则都在河南,归德府位于商丘睢阳。而皇帝金銮殿所在的首都就是东京开封,当时称汴京,所谓的东京其实也是就西边的洛阳而言的。
汴京开封住着100多万人口,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第一大城,那时候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、伦敦也只有三四万人,只不过,住在汴京城里的宋朝老百姓当时还没有世界的概念而已。
汴京开封的繁荣从宋人张择端的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上依稀可见。“举目则青楼画阁,绣户珠帘。雕车竞驻于天街,宝马争驰于御路,金翠耀日,罗绮飘香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,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。八荒争凑,万国咸通。集四海之珍奇,皆归市易;会寰区之异味,悉在庖厨。花光满路,何限春游,箫鼓喧空,几家夜宴。”这段文字引自《东京梦华录》,大家也可以在脑海中构画出这幅画面。
刘娥从封闭的蜀地来到京城,五光十色的京城生活让她目不暇接,青春年少正是好做梦的时节,她也在心里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这一天,刘娥给自己放了一个假,挤到了春光明媚的御街上。一层又一层的市民已经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宽阔洁净的御街两侧,个个都踮起脚跟翘首引颈。是夹道欢迎凯旋的将士还是争相观望出巡的贵人?都不是。市民们等待的是一队队为皇上祝寿表演的女伎从宫中出来。她们是400余个青春美貌的少女。
出来了!出来了!参加完祝寿表演的女伎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宫中鱼贯而出。一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年龄,尖尖的瓜子脸,弯弯的柳叶眉,细细的卧蚕眼,薄薄的嘴唇樱桃小口。她们有的骑着高头大马,有的坐在高高的彩车上,有的簇拥在两旁缓缓步行,那可以只手把握的纤细小蛮腰轻轻摇摆,移动着细碎的步子,落地无声。
市民队伍中发出一阵欢呼。人们看着她们美丽的仪容,分享着一点点审美兼情意的愉悦。而明天,或许她们的发髻、服饰就将成为东京的时尚流行。许多风流少年,从市民行列中跃出,如追逐花蜜的蜂儿紧随在美女队伍的后面,欣喜若狂,争相向女伎们送鲜花、献果酒……
本书是一本解读宋朝正史的大众读物。作为大宋朝第一位合法继承的皇帝,真宋的作用是继往开来的。一方面,他继承了乃父的雄心和野性,澶渊之盟亲临前线,展现了皇朝初始皇帝的作为;另一方面,他毕竟是在宫闱长大受儒家传统教育束缚的,他的性格也缺乏自信,所以在后期闹出了“天书”、“封禅”这样的闹剧。但是,宋真宗巩固了太祖、太宗开创的各项制度,使宋朝走上正轨,并且也开创了“咸平之治”的太平景象。此外,他与刘娥的爱情故事也是可歌可泣。
本书将展现宋真宗赵恒——一个皇帝的矛盾心理和复杂处境。
编辑推荐
全景解读宋真宗作为大宋朝第一位合法继承的皇帝,给大宋带来的继往开来的作用。
读懂大宋,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。
用大历史眼光,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、杀戮、征战、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。
既忠于历史,又缜密评判,考证渲染相得益彰,不乏真知灼见,叙事宏大广阔,生动有趣,余味无穷,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。
精彩书摘/试读章节
花鼓女刘娥从四川来到京城开封卖艺,是宋太宗淳化五年(公元994年)春天的事。
那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年景,正像“淳化”的年号所显示的。从开国皇帝、太祖赵匡胤到他的弟弟、当今天子宋太宗赵光义,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,重新统一中国算起,大宋朝已经底定天下30多年了。开国之初,还面临了几次与北方辽国的战争,而到了太宗末年,北方的边事渐渐平息,国内的治理也上了轨道:朝廷吸取五代时期武将飞扬跋扈的教训,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方针,全面实施文官政治,连军事部门的要害机构,也都选用了文人出身的官吏。从唐末开始的藩镇割据、军阀混战的局面,终于一去不复返,风俗归淳,教化大行,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繁荣的生活。
京城开封,自然是安定繁荣的一面旗帜。
北宋有四京,西京洛阳,东京开封,北京大名府,南京归德府。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,其余三京则都在河南,归德府位于商丘睢阳。而皇帝金銮殿所在的首都就是东京开封,当时称汴京,所谓的东京其实也是就西边的洛阳而言的。
汴京开封住着100多万人口,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第一大城,那时候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、伦敦也只有三四万人,只不过,住在汴京城里的宋朝老百姓当时还没有世界的概念而已。
汴京开封的繁荣从宋人张择端的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上依稀可见。“举目则青楼画阁,绣户珠帘。雕车竞驻于天街,宝马争驰于御路,金翠耀日,罗绮飘香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,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。八荒争凑,万国咸通。集四海之珍奇,皆归市易;会寰区之异味,悉在庖厨。花光满路,何限春游,箫鼓喧空,几家夜宴。”这段文字引自《东京梦华录》,大家也可以在脑海中构画出这幅画面。
刘娥从封闭的蜀地来到京城,五光十色的京城生活让她目不暇接,青春年少正是好做梦的时节,她也在心里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这一天,刘娥给自己放了一个假,挤到了春光明媚的御街上。一层又一层的市民已经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宽阔洁净的御街两侧,个个都踮起脚跟翘首引颈。是夹道欢迎凯旋的将士还是争相观望出巡的贵人?都不是。市民们等待的是一队队为皇上祝寿表演的女伎从宫中出来。她们是400余个青春美貌的少女。
出来了!出来了!参加完祝寿表演的女伎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宫中鱼贯而出。一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年龄,尖尖的瓜子脸,弯弯的柳叶眉,细细的卧蚕眼,薄薄的嘴唇樱桃小口。她们有的骑着高头大马,有的坐在高高的彩车上,有的簇拥在两旁缓缓步行,那可以只手把握的纤细小蛮腰轻轻摇摆,移动着细碎的步子,落地无声。
市民队伍中发出一阵欢呼。人们看着她们美丽的仪容,分享着一点点审美兼情意的愉悦。而明天,或许她们的发髻、服饰就将成为东京的时尚流行。许多风流少年,从市民行列中跃出,如追逐花蜜的蜂儿紧随在美女队伍的后面,欣喜若狂,争相向女伎们送鲜花、献果酒……